Yahoo Web Search

Search results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ork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enjoys a reputation of.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办学实力
    • 学术研究
    • 文化传统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信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学校始建于1960年,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2000余亩,馆藏纸质文献265万余册,中外电子图书199万余种;设有24个专业学院,开设80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683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73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230人。

    初创磨砺

    •创立前身 1921年,竺可桢在国立东南大学创建地学系,设立气象组(专业)。 1930年,国立中央大学设立地理学系气象专业。(备注: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与其他8所公学合并,并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此后于1928年2月改名为“国立江苏大学”;4月5日起只称“江苏大学”;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1944年,设立气象学系。 1949年,国立南京大学设立气象学系。(备注: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肩负使命

    发展壮大

    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南京气象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4月,中央气象局下发了学校《关于一九七八-一九八一年基本建设任务书的批复》,对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后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基建任务做出了新的安排。 1992年10月,气象院校改革研讨会在学校召开。 1992年10月,气象院校改革研讨会在学院召开,学校被中国气象局批准为全国气象部门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制订了《南京气象学院综合改革方案》,方案包括加强课程建设方案、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各类人员定编切块方案、奖酬金发放办法实施方案等9个配套方案及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1993年,经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批准,正式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承担世界各国中高级气象科技人员的培训任务。 1999年,北京气象学院并入南京气象学院,成为南京气象学院北京分院。 2000年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1号),决定由原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以“中央与地方共建,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模式,学校管理体制发生改变。体制划转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江苏省教育厅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 2002年3月15日,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该校举办公有民办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03年4月,在北京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气象培训中心北京分部。 2004年5月,升格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1月18日,学校举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揭牌庆典。 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 2007年,中国气象局、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年2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5月,学校与中国气象报社签署合作协议。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1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举行。12月,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教育部、中国气象局、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同年8月29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等八个单位共建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揭牌。 2013年1月,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年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6月,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序列。7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9月,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12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2018年2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科大签约合作的第一所地方高校。8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1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12月,学校与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5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同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签署合作协议。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8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同月,学校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战略合作签约。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12月26日,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2021年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位教师入选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文化英才、文化优青名单; [146]同月,我校荣获南京市“2020年创新名城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147]同月,我校原创抗疫MV《信念》获2020江苏网络文化季活动优秀作品奖; [148]同月,我校文学院中文系党支部顺利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 [149]同月,我校农工党支部再获省直五星支部表彰。 2021年2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荣获“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称号; [166]同月,我校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并获优秀; [167]同月,我校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签约建立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 [168]同月,哈佛—南信大联合实验室在PNAS发文揭示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液相生成新机制; [169]同月,江苏省教育厅与南京江北新区签约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0]同月,环科院廖宏教授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华北臭氧污染季延长成因及应对策略; [171]同月,江苏曙光光电有限公司来我校洽谈合作; [172]同月,我校水文院青年教师马凤博士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研究成果; [173]同月,我校地理科学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174]。 2022年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批工信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 ;同月,我校获批江苏省智能气象探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 同月,我校荣获江苏省公共机构“十三五”节能工作考核评价优秀单位 ;同月,我校荣获2021年省技术转移联盟技术转移工作促进奖 。 2022年2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同月,我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再创新高,位列第55位 ;同月,我校团委荣获2021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同月,我校纪检监察机构获省纪委监委年度工作考核第一等次 。 2022年3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同月,我校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同月,我校获批筹建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 ;同月,我校荣获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同月,我校计算机学院张开华教授入选2022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 ;同月,我校《大气科学学报》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同月,我校校史馆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 ;同月,我校三期刊入选省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期刊 ;同月,我校两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同月,我校荣获“2021年度网络安全先进单位”称号 ;同月,我校“信仰公开课”获评省级示范课 。 2022年4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唯一地方高校代表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上发言; 同月,我校在第九届“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佳绩 ;同月,我校农工党支部连续3年获省直五星支部表彰 ;同月,我校获批首期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4项 ;同月,民建南信大支部获民建江苏省委表彰 ;同月,我校获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优秀等次 ;同月,我校环科院廖宏教授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发表新成果 ;同月,我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获评优秀 ;同月,我校在全省共青团 “两红两优”评选中喜获佳绩 ;同月,我校2021年度综合考核再获“第一等次” 。 2022年5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京东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京东商学院揭牌仪式 ;同月,我校辅导员荣获第九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 ;同月,我校12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省首批党建工作培育创建单位 ;同月,我校学子再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 ;同月,我校在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突破,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学校同时获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2022年6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荣获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月,我校获批2022年南京市大数据与信息服务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101]同月,我校获批江苏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 [102]同月,我校教师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新成果; [103]同月,我校3个支部通过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 [104]同月,我校章炎麟教授团队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期刊发表最新成果; [105]同月,我校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同月,我校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共建国际传播基地 ;同月,我校多项成果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同月,我校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46个 ;同月,我校学生斩获华为ICT大赛2021-2022全球总决赛一等奖; [106]同月,我校喜获省社科基金项目16项; [107]同月,腾讯云副总裁黄炳琪来校作主题讲座。 2022年7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增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分别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4个专业通过认证; [109]同月,我校网球队在第二十届省运会上喜获佳绩; [110]同月,我校获批中国科协2022年度学风传承行动项目立项; [111]同月,我校《大气科学学报》两篇论文获首届江苏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奖; [112]同月,我校社会实践团队入选教育部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名单; [113]同月,我校留学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114]同月,我校获评“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15]同月,我校学生获江苏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6项; [116]同月,我校在“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17]同月,我校两位教师荣获省级巾帼建功表彰; [118]同月,我校学子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中获得佳绩; [119]同月,我校学子在第七届江苏省高校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中再获佳绩; [120]同月,我校农工党支部作品《讲多党合作故事 献礼中共二十大》荣获农工党省委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121]同月,我校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省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入选2022年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认定; [122]同月,我校田径队在第二十届省运会比赛中取得佳绩 [123]。 2022年8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首获大奖; [124]同月,我校获批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25]同月,我校校跆拳道队在第二十届省运动会获两金三铜; [126]同月,我校荣获“2021年度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优秀组织奖; [127]同月,我校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成绩再创新高,其中一等奖20项(晋级国赛10项,一等奖数和晋级国赛数均位列赛区第一)、二等奖18项、三等奖17项,同时获赛区优秀指导教师17人及赛区优秀组织奖; [128]同月,我校学子在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中获得6项一等奖; [129]同月,我校教务处荣获首届全省本科高校“榜样教务处”荣誉称号。 2022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率先设立全国首个元宇宙工程系 ;同月,我校学生在第14届大广赛策划案现场决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 同月,我校青年科学家刘博教授获第十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131]同月,我校获批3个江苏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132]同月,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4项; [133]同月,我校学子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中获佳绩; [134]同月,我校荣获2022年气象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及优秀活动荣誉; [135]同月,我校学生在第14届大广赛策划案现场决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 [136]同月,我校获批“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立项; [137]同月,我校多项成果获评“十三五”以来气象行业优秀科技成果; [138]同月,我校余振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中国陆地碳汇最新研究成果; [139]同月,我校在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取得佳绩; [140]同月,我校管工院碳中和与新能源政策团队研究成果在《Cell》合作期刊发表; [141]同月,我校冯兆忠团队在生态学领域顶级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发表新成果。 2022年10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当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主席单位; 同月,我校获评2022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同月,学校荣获中国发明协会2022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同月,我校再获多项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143]同月,我校获批2022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 [144]同月,学校荣获“2022鲲鹏应用创新大赛HPC赛道江苏省二等奖1项、全国铜奖1项。 2022年1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3项一等奖 ;同月,我校王建栋副教授荣获2022年度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同月,我校教师在第四届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佳绩 ;同月,我校毕业生杨生玲获评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 ;同月,我校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佳绩,获得1金5银 ;同月,我校袁星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同月,我校十名外籍专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同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上,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立足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 [145]同月,我校获批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首批试点应用单位 [151];同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在我校召开成立大会; [156]同月,我校龚培河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22年12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正式成立,海康威视英才班开班; [155]同月,我校廖宏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53]同月,我校举办江苏省运筹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2学术年会; [154]同月,我校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57];同月,江苏省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干部主体班(第五期)在我校成功举办 [158];同月,我校两份科技期刊获评中国高校百佳、优秀科技期刊; [159]同月,我校雅思考点荣获“2022年全国雅思突出贡献考点奖”; [160]同月,我校4名农工党党员当选农工党江苏省第十三届专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61]同月,我校环科院刘振鑫团队模式成果已投入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应用; [162]同月,我校谢涛教授受邀参加中法空间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 [163]同月,我校成功举办“产教融合与艺术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164]同月,我校化材院有机功能分子设计与转化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有机硅化学领域最新研究; [165]同月,我校在2022年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中喜获佳绩; [175]同月,我校王国杰教授荣获中国发明协会2022年度“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 [176]同月,我校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罗京佳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新成果; [177]同月,我校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 [178]同月,我校学子在“第四届江苏省力学创新创意竞赛”中再创佳绩; [179]同月,我校在第十九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中获佳绩; [180]同月,阿里巴巴集团华东公司总经理李嘉平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181]同月,我校研究生在首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喜获佳绩; [182]同月,我校与多家单位共同发布《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报告; [183]同月,我校与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建立党建创新联盟; [184]同月,我校与江苏海事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85]同月,我校与奇安信集团共建网络安全英才班并举行深化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186]同月,我校与亨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87]同月,我校学子捧得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硬件设计大赛最高奖“圆梦杯”; [188]同月,我校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进入全国高校智库百强榜; [189]同月,我校召开“智荟江北”人才工程暨青年学者龙山论坛 [190];同月,我校获批省教育科学规划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 2023年4月2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太湖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2023年8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揭牌成立元宇宙联合实验室。 2023年10月23日,我校举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宣讲会。 2023年12月13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开展“青年会客厅”之保研学子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 2024年3月17日,我校与南通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2024年3月2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召开2023级研究生德育辅导员座谈会。 [205]2024年3月2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喀什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双方将在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互动合作。 [201]2024年3月29日,南京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一行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调研交流,希望在更大范围展开战略合作。 [202]2024年4月2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党支部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6]2024年4月2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领导主讲“严守纪律规矩 力行师德规范”专题党课。 [207]2024年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开展“长望学舍”学业交流活动。

    师资队伍

    •队伍结构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的2000余名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6人、IAA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17人、省部级人才500余人;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50个。 •教师培训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8月,学校设有24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沃特福德学院(中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开设8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3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分别通过英国皇家学会和CLIP国际认证,3个专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31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获批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4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 •培养模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长望实验班”的基础上,组建“长望国际班”、“长望基础班”等,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模式;在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10个专业试点国际化人才培养,开设了大气科学、应用化学等8个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与美国、英国等中国中国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 学校依托“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营造国际化交流氛围和平台,通过每年5-6个暑期实验班和每年10个国际培训班的课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交流能力。 •学生获奖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建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类)等4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概览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题)201项、省部级项目363项,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标志性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2项、(人文社科类)省部级项目343项,获授权专利36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85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另获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全球环境变化职业中期奖、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奖项多项;有国家级外专项目42项。 •社会科学研究 在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一般项目11项(包括规划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0项),立项数量列全省第6名、全国第58名,立项名次达近5年来最高水平。同时,获批专项任务项目1项,两类项目合计立项12项。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此次原有13个项目入围一般项目立项公示名单,其中2项因申请人本年度同时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于此前获批立项,根据相关规定,不再重复立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在2015年第三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至此,该校2015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累计达12项(6月份获批年度项目7项)。 •自然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65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99万余种,电子期刊227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996种。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核心期刊均有系统完整的收藏,同时藏有1951年以来全国和各地区大气科学类、水文气象类的资料和1956年以来的高空、地面历史天气图。 •学术期刊

    形象标识

    • 校名 •校标

    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格物,立己达人 “明德格物”语出《礼·大学》。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之意。明德,即立德修身;格物,即笃学求是。 “立己达人”语出《论语·雍也》。取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之意。立己,即自律自强;达人,即尽责尽心。 校训中“明德”突出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格物”强调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立己”着眼于增强自我修养;“达人”侧重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四者紧密相连。“明德格物”体现了科研教学的定位高度,“立己达人”体现了和谐发展的丰富内涵。以此作为校训,就是要倡导全体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勤勉工作,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务实的求真精神,不断追求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校风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 •校庆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庆日为每年5月10日。 •校歌

  3. WHY NUIST. more+. Brief Introduction to NUIST. About NUIST. By the Numbers. Impression of NUIST.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以气象、海洋、环境等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提供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教育,同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了英文网站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和学习资源。欢迎 ...

  5.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UIS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s a provincial public university in Nanjing, Jiangsu, China. It is affiliated with the Province of Jiangsu.

  6. Learn about NUIST, a national-level key university co-constructed by the Jiangsu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and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Find out its rankings, fees, courses, scholarships and campus lo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