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Web Search

Search results

  1.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网站提供学校概况,新闻动态,教学科研,招生就业,校园文化等信息。

  2.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is a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in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top industrial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3.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is a public university in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It is affiliated with the Province of Zhejiang. [2]

    • 概览
    • 办学历史
    • 办学条件
    • 学术研究
    • 合作交流
    • 文化传统
    • 校区情况
    • 校园环境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 ,入选“111计划”、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1994年、1999年和2001年,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和浙江建材工业学校陆续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朝晖、屏峰、莫干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34亩;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个部,另有独立学院1个,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5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21053人、各类研究生15468人、留学生1158人;在校教职工337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8人 。

    •杭州化工学校

    1953年6月,工业部根据政务院“必须对中等技术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整顿和发展”的精神,宣布将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化工科合并,并选址杭州市建校,校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8月,设立温州分校 。9月14号,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

    1954年9月,温州分校撤销 。

    •浙江化工专科学校

    1958年6月,学校归属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校名改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当年招收专科生 。

    •浙江化工学院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个部,另有独立学院——之江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5个,学科专业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在校教职工337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8人。拥有国家级人才7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部级人才122人;教职工中有浙江省特级专家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4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6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人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社会科学总论等9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等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10个、B类8个。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进入 B 档及以上的学科11个,其中A档1个,B+档3个,B 档7个 。 •博士点 •硕士点 •重点学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9个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建有教育部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6个、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10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浙江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2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浙江省外国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远洋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行业协会重点实验室5个、住建部部校共建国家级智库研究平台1个、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3家、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3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家 。 重点科创平台一览表(理工类) 类型 名称 国家级平台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手性生物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能源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滨海软土工程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绿色化学合成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通信网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塑料改性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绿色农药清洁生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生物有机合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工业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深蓝渔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中药大健康产品创新研发与数智化制造中医院重点实验室 全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综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40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1项。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排行榜第30位,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400强。近三年以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论文5篇;近五年获中国专利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14位,专利转让数居中国高校第7位。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7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3项,“十三五”以来签订合同金额10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54项。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12.02亿元 。 •重要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奖112项。“十三五”以来,全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35项,其中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牵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牵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61项,其中一等奖16项(含省重大贡献奖)。牵头获行业协会、联合会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39项;牵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9项,浙江省专利金奖6项,优秀奖3项,中国石油和化学行业专利奖4项(含金奖1项)。学校累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1项,其中二等奖8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2项,其中一等奖17项。近五年依托科研项目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01篇,其中权威期刊发表33篇 。 “十三五”以来,学校发表SCI论文20206篇,其中JCR-Q1论文8674篇、JCR-Q2论文 4892篇,总被引频次346401次。第一单位发表高被引论文426篇、热点论文96篇;以第一单位发表Science 1篇,作为合作单位在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13篇,以第一单位在CNS子刊上发表论文23篇 。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获奖奖项 获奖时间 氨合成催化剂A110-2型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1983 氨合成节能技术的综合开发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 新杀螨剂-单甲脒水剂及工艺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1989 甲基托布津除臭新技术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 1989 新杀螨杀虫剂双甲脒、杀螨脒及中间体的研制与应用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1 A301型低温低压氨合成催化剂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995 2.2’-二氨基联苄二磷酸盐低压液相加氢新工艺及推广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7 均温型甲醇合成塔内件 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7 高纯三氟甲苯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1 小型农业作业机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4 年产3000吨高质量毒死蜱技术开发与应用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5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5 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7 高纯度井冈霉素生物催化生产井冈霉醇胺的产业化技术开发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8 邮资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9 高性能聚合物/超细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 参与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9 低温共烧片式多层微波陶瓷微型频率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 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0 大型石化装置系统长周期运行风险的控制与评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 激光表面复合强化与再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 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2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 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4 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4 取代芳胺系列产品绿色催化合成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第一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 高性能滚动轴承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0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成果名称 获奖类型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中国小企业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07 大学变革的逻辑(上、下) 著作论文奖 三等奖 2013 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15 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15 社会资本、融资结网与企业间风险传染-浙江案例研究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15 技术创新、国际直接投资与收入分配不均变化 著作论文奖 三等奖 2015 文学地理学原理(上下编)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19 刘禹锡诗研究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19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源开发的若干问题研究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19 地方融资圈及其风险问题研究:理论机制与浙江实证 著作论文奖 二等奖 2019 土地制度、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 青年成果奖 青年成果奖 2019 备注:均为第一完成单位 •重大科研项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拥有图书馆3个,图书馆总面积为59402.13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5800个。学校馆藏图书为1294万余册,其中印刷型图书347.1万余册,电子图书209.5万余册,电子型期刊143万余册,硕、博士论文594.9万余册。数据库7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30个,外文数据库43个;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种的专业文献,文献覆盖文、理、工、法、农、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学科门类 。2022年图书流通量为17.82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9338.73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459.00万篇次 。 •学术刊物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共有两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瑞典布莱京厄大学合作举办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位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举办首届浙江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展,近30家海外院校参展。学校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瑞典布莱京厄理工大学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西班牙ESIC大学、日本电气通信大学、马来西亚技术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签订(或续签)了校际协议。2022-2023学年,全校共派出各类赴国(境)外交流本科学生560人,包括赴中国国(境)外三个月以上访学交流本科生 62 人,赴中国国(境)外三个月以下访学交流本科生498人 。

    2023年,学校开设了《数字创新与商业伦理》《跨文化管理》《水环境生态工程》等10门暑期国际化课程,同时面向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高校开放招生,课程由外方教授和中方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进行全英文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讲授、集体讨论、企业考察与素质拓展等混合式教学模式 。

    学校标识

    •校徽 •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标和中英文“浙江工业大学”校名 。 校旗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健行 •校庆日 每年10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 •校歌

    •朝晖校区

    朝晖校区位于杭州市朝晖六区潮王路18号 ,规划用地430亩 ,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MBA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位于该校区 。

    •屏峰校区

    屏峰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88号 ,总占地近2150亩,其中教学用地1229.6亩,合计建筑面积232750平方米,后勤公建区域占地678.4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另有占地约230亩的软件园区规划用地,位于后勤公建区域的南面;西面为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南临高教园区的主要干道;东面为绕城公路,背面部分跨过上埠河与自然山体相接 。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法学院、设计与建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位于该校区 。

    •莫干山校区

    莫干山校区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长虹东街999号 ,占地面积为666800平方米,整体建设用地东临莫舞路,西至规划虎山路,南侧为长虹东街,北至环城北路 。拥有教学科研用房约25万平方米,后勤保障用房约15万平方米,具体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科研用房等,以及室外道路、运动场地、绿化等附属工程 ,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该校区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板球场位于屏峰校区内,是浙江省内唯一的板球场地,板球馆建设用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场地面积约为1.35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板球场馆。板球场主馆在设计中把《富春山居图》与内部功能需求完美结合在一起,建筑立面陶砖拼砌出山水画的纹理,面朝球场的西侧立面采用了长短各异的铝格栅,续写了陶砖拼砌的起伏山峦,与浙工大屏峰校区传统红砖特色统一基调。板球场的主馆大悬挑屋顶网架结构,最大出挑18.7米,顺应椭圆形球场的弧线,高空俯瞰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板球场

  4.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a top industrial university in China, founded in 1910 and located in Hangzhou. It offers a range of disciplines, especially engineering, and has around 30,000 students and 2,800 staff.

  5. Learn how to apply for undergraduate, master and PhD programs a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jointly built university i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Find out the requirements, deadlines, tuition fees, and application material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6.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始建于1953年,现有26个二级学院和1个部,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学校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以“立足浙江、服务区域,走向全国、对接国际”为办学宗旨,积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