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Web Search

Search results

  1. UCL is a world top 10 university that offers undergraduate, graduate and short courses in various subjects. Learn about UCL's history, achievements, events, people and how to apply.

    • Undergraduate

      28 June 2024 — 29 June 2024. UCL BLOOMSBURY CAMPUS, WC1H 0AH...

    • Prospective students

      Choose from a wide variety of modules offered by many of our...

    • Current students

      Inform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about...

    • Staff

      Inside UCL App. Check out the app for an easy way to...

    • Businesses

      “We're proud to work with UCL, and excited to play a part in...

    • Donors

      Two hundred years ago, UCL redefined the very idea of a...

    • Graduate

      We’re home to brave thinkers, industry disruptors and...

    • Climate Change

      We are Generation One – a collective of people committed to...

  2. UCL is consistently ranked as one of the top ten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0-2022) and is No.2 in the UK for research power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21).

  3. ucl .ac .uk.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branded as UCL [8] [9] [10]) is a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in London, England. It is a member institution of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London, and is the second-largest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by total enrolment [11] and the largest by postgraduate enrolment.

  4. Learn how we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and with, London communities and industries. Contact us Speak to us and find out more about how you can get involved in the work we are doing today.

    • 概览
    • 学校简介
    • 历史沿革
    • 主要院系
    • 办学实力
    • 社会评价
    • 杰出校友
    • 校园环境
    • 招生事宜

    英国公立研究型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 ),1826年创立于英国伦敦 ,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 [185]。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始建于1826年2月11日,原名“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杰里米·边沁被公认为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 [177]。鉴于当时英格兰仅有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教会学校,伦敦大学学院立意成为带有宗教性质的大学之外的世俗选择。伦敦大学学院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被创办和发展的,而不是单纯的学院或研究机构。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英国政府成功地为大学学院争取到皇家特许状,这赋予了其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

    伦敦大学学院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医学院、经济学院、建筑学院、工程科学学院,其理论物理与数学、空间科学、统计学、生命科学、计算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电子电气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法学、地理学、教育学、社会与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也名扬世界。学院创始之初拥有医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院、工程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后逐渐扩展至11个大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拥有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太空探索实验室(MSSL)、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 [186]和英国国家计算金融中心 [187]等领先科研机构,与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代表了英国最顶尖的科研实力、师生质量、经济实力。

    作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亦是英国第一所按照同等标准接受女性学生的大学 ,其创立的初衷是希望摒弃教会学校的陈规旧制,倡导理性主义与教育平权,其目标为:“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来推动其所追求的科学和所生活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根据伦敦大学学院官网显示,伦敦大学学院现有来自150个不同国家的13,000多名员工和42,000名学生。

    创立之初

    哲学家杰里米·边沁(1748~1832)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创建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公认为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尽管边沁被记载在学校的创建工程史中,但实际上他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伦敦大学学院的建设。边沁本人是“高等教育应广泛普及”理论的强烈拥护者,其思想与学院的早期宗旨即“教育人人平等”相呼应,鼓吹漠视一切性别、宗教信仰及政治主张上的差异。“国际化”(International)一词就是由边沁本人所创造出来的。其遗体被陈列在伦敦大学学院主楼的北部回廊中(2020年后转移至学生中心)以作为永久的纪念,完全向公众开放。

    其他两位实际创办人分别是诗人托马斯·坎贝尔和律师亨利·彼得·布鲁厄姆。1825年,坎贝尔造访了德国的波恩大学,与同时期的牛津、剑桥两所高校不同,波恩大学的宗教自由理念获得了坎贝尔的赞赏。回国后,他致函深受边沁影响的布鲁厄姆,表示有意在伦敦创办一所和波恩大学类型相同的高等学府。该信件亦于同年2月被刊登在《泰晤士报》上,成为了最早有关创立伦敦大学学院事宜的公开草议。之后,在伦敦犹太人社团的领袖——以撒·里昂的撮合下,两人开始着手规划学院的兴建项目。

    1826~1836年

    学校最终于1826年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面世,并成为当地唯一一所招生不拘性别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其理事会委员中没有一位是宗教领袖,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因而称其为“高尔街上的无神论学院”。其开创多元学科、重整讲堂机制、取消宗教考核以及管治民主化等制度刻意模仿了爱丁堡大学和其他苏格兰高校的做法,在当时的英格兰众学府中显得颇为独特。

    在1826年之前就已成立的学校理事会曾于国家议会上提议颁宪,以确立“伦敦大学”作为独立高等学府的地位。但这惹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除了国内英格兰教会和牛津、剑桥两校以及医学界的反对外,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亦要求他的驻英大使转述其对此项计划所持的“可能有损英格兰发展”的看法。

    伦敦大学学院拥有全球领先的医学院、建筑学院、法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以及历史和社会科学学院,其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计算神经科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法学、理论物理学、数学、空间科学、统计学、生命科学、电子电气工程、化学、化学工程、地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伦敦大学学院在创校之初仅拥有医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以及历史与社会科学学院,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加盟后),该校已扩展至11个院系。

    医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医学院是英国第一所系统讲授医学类课程的大学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环境及设施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该学院还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强大优势随着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从米尔希尔转移到伦敦大学学院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2008年,伦敦大学学院因拥有四所表现卓越的附属医院而成为了全欧洲最大的医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所为世界上最领先的医学科研中心之一,其研究人员六度获颁诺贝尔奖,目前拥有超过700名优秀的科研人员,每年得到超过3,000万英镑的财政预算。该院附属教学医院皇家自由医院连续多年蝉联全英最佳医院 。根据2020年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在基础医学领域的科研实力高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而根据2020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位列全球第八。

    生命科学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结合了伦敦大学学院在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源优势,在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该院还是其所在领域中规模最大、最久负盛名的科研聚合体之一,以拥有尖端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而享誉全球。该院的附属科系及研究所包括:生物科学系、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及其实验室和伦敦大学药剂学院等。

    脑科学学院

    学术合作

    伦敦大学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南安普顿大学四校共同组建了“科学与工程南联盟”(SES-5),该学术研究联盟为“为凝聚学识见解和科研资源所建构之集团”,是英国最强大的科学联盟,也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科学和工程研究集团之一 。 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与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布拉格大学、赫尔辛基大学以及塔尔图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合作密切,旨在深入研究地缘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和历史等要素的区域影响力。 伦敦大学学院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帝国理工学院以及伦敦国王学院合作组建了托马斯·杨材料科学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超过100个研究团队,其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等 。 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设课程项目(北大国际MBA,就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与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SoM)的合作办学项目)。此外,伦敦大学学院还同北大在医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以及语言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教学与研究合作。 除上所述,伦敦大学学院还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众多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学生们可通过参与交换生计划来获取联合学位 。

    师资水平

    截至2018年,伦敦大学学院拥有超过7,000名教学及研究人员,其教授队伍包括有5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5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21位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以及56位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学研究人员及校友中先后诞生过35位诺贝尔奖得主 (其中有19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和3位菲尔兹奖得主 ,距今最近的重要奖项获得者为约翰·奥基夫教授(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杰·彭罗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被网友誉为“世界上最帅最性感的数学老师”的彼得洛·博赛利也曾于伦敦大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担任数学讲师 。

    经费预算

    牛津、剑桥、UCL、IC、LSE以及KCL六校被并称为“金三角名校” ,意指它们每年都能获取到最多的政府拨款。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2019~2020年度教育拨款清单,伦敦大学学院获得英国最高的科研经费3.06亿英镑,其他五所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分别为:牛津大学3.05亿英镑、帝国理工学院2.65亿英镑、剑桥大学2.32亿英镑、伦敦国王学院1.94亿英镑,至于伦敦政经学院则因其规模较小且类型特殊而获得了2660万英磅的研究经费 。 2014~15年度,伦敦大学学院的净收入超过了12亿英镑,其主要收入来源为科研事业收入(金额高达3.7亿英镑,位列全英第二)。2016年,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拨款1.7亿英镑以支持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该金额为英格兰地区高校之最 。 由伦敦大学学院牵头成立的伦敦大学学院合作伙伴联盟则是英国国内首批世界性的、最具规模的医疗健康科学中心之一,其年营业额多达20亿英镑。除此之外,伦敦大学学院还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立的11个生物医学研究基地之一。

    政府评估

    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全英第1(高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 TEF教学卓越框架:银奖 [166]。

    综合排名

    2021~22年度,伦敦大学学院位居QS世界大学排名第8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6 [18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6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7 [178]。 伦敦大学学院(UCL)国际排名 标题年份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 CWTS莱顿大学排名 CWUR世界大学排名 RUR世界大学排名 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 2024 9 [192] 2022 18 [188] 8 [102] 16 [107] 2021 17 16 10 19 [107] 23 [179] 19 [123] 11 [145] 9 [153] 2020 16 15 [105] 8 21 11 19 19 [122] 10 [146] 8 [154] 2019 15 14 [106] 10 [109] 21 [108] 11 [104] 18 [110] 22 [121] 14 [147] 9 [155] 2018 17 [134] 16 [129] 7 [124] 22 [130] 20 15 [111] 21 [120] 18 [148] 18 [156] 2017 16 [135] 15 [128] 7 [127] 23 [133] 22 [103] 16 [112] 31 [119] 17 [149] 15 [157] 2016 17 [136] 14 [138] 7 [126] 22 [131] - 15 [113] 31 [118] 14 [150] 14 [158] 2015 18 [141] 22 [139] 5 [142] 21 [132] - 32 [114] 27 [117] 12 [151] 16 [159] 2014 20 [137] 21 [140] 6 [125] - - 41 [115] 30 [116] 16 [152] 16 [160]

    专业排名

    经济学:根据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研究实力位居英国第一,根据2019年度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位居世界第十八、英国第三(仅次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高于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而根据同年公布的学术界常用的蒂尔堡大学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位居世界第十五、欧洲第三。 计算机科学:根据2019年度U.S. News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位居世界第三十二、欧洲第二(仅次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英国第一(高于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 医学:伦敦大学学院医学类专业常年位居欧洲前三,下表为2019年度U.S. News世界大学医学类专业排名(欧洲地区) : 法学:根据2020年度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法学排名,伦敦大学学院位居英国第二(仅此于剑桥大学,高于牛津大学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根据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法学专业排名,伦敦大学学院位居世界第十一 。 建筑学:根据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伦敦大学学院建筑学研究实力位居英国第一,根据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建筑学排名,伦敦大学学院位列世界第一 。 商科:伦敦大学学院每年有大量修读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选择投身伦敦金融城(UCL同Oxbridge、LSE、IC及华威大学等并列为世界九大投资银行在英的六所目标院校 )。下表为2014年LinkedIn英国大学商科类专业排名 : *注:该排名注重的是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 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详情请参见下表: 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具体学科领域) ,详情请参见下表:

    科技领域

    •戴密斯·哈萨比斯,AlphaGo之父,神经科学家。 •亚历山大·贝尔,电话的发明者。 •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真空管的发明者。 •罗杰·潘洛斯,“彭罗斯阶梯”悖论的提出者,同史蒂芬·霍金一道证明了奇点定理。 •安德鲁·费边,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曾担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 •约翰·摩西·勃朗宁,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 •大卫·席尔瓦,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总工程师。 •约瑟夫·李斯特,外科消毒法的创始人与推广者。 •赫胥黎,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杰出的代表。 •黄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新亚书院院长。 •陈华癸,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先驱。 •楼之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 •卢嘉锡,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著名的物理化学家。 •钱临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晶体缺陷与物理学史等领域的奠基人。 •许宝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的开创者。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吴定良,中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奠基人。 •夏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陈占祥,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建筑师。 •戴义安,著名的牙科教授,香港大学前校长。 •关祖尧,香港律师政治家,香港中文大学筹备委员会主席及首任校董会主席。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曾于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程介明,香港大学前副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发起者之一。 •丁绪贤,分析化学家,中国半微量分析研究和世界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 •山尾庸三,日本工程之父,长州五杰之一。 •远藤谨助,日本造币之父。长州五杰之一。 •井上胜,日本铁路之父。长州五杰之一。

    政商领域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国父。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长州五杰之一。 •井上馨,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外交大臣,长州五杰之一。 •森有礼,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文部大臣。 •小泉纯一郎,日本前首相。 •哈伊姆·赫尔佐格,以色列前总统。 •乔莫·肯雅塔,肯尼亚国父、首任总统。 •伍廷芳,中国近代外交家、首位取得外国律师资格的华人。 •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毛里求斯首任总理。 •Terry Davis,欧洲委员会秘书长。 •埃利斯·伊曼纽尔·英诺森特·克拉克,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前总统。 •李福善,香港高等法院上诉法庭前副庭长、首位担任高等法院按察司的华人。 •郑天锡,中国著名的法学家、外交家,民国政府最后一任驻英大使。 •Baroness Flather,英国政治人物,首位被册封为贵族并晋身英国上议院的亚裔女性。 •Tan Boon Teik,新加坡前总检察长。 •赵锡燊,新加坡前总检察长。 •廖长江,现任香港特区非官守议员、全国人大代表。 •杨铁梁,香港终审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及香港行政会议前成员。 •胡国兴,香港著名法官,获提名为第五届香港特首选举候选人。 •张道藩,中国台湾地区前立法部门长官。 •克瓦米·恩克鲁玛,加纳国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非洲社会主义尝试的主要代表人物,非洲统一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托马斯·加利格·马萨里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 •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从2013年起担任塞浦路斯总统至今。 •埃利奥特·贝尔格雷夫,现任巴巴多斯总督。 •哈罗德·伯纳德·圣约翰,巴巴多斯前总理。 •帕特里夏·斯科特兰,现任英联邦秘书长。 •安吉·布鲁克斯,历史上第二位女性联合国大会主席。 •凯里·嘉马鲁丁,现任巫统青年团团长,马来西亚前首相阿都拉·巴达威的女婿。 •佩内洛普·菲永,法国前总理弗朗索瓦·菲永的妻子。 •Edwin Waterhouse,普华永道的创始人之一。 •柯林·查普曼,英国莲花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Lord Digby Jones,英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长。 •Nishpank Kankiwala,汉堡王国际餐饮公司董事长。 •John Kenny,JKX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创始人。 •Chief Bayo Kuku,尼日利亚股票交易所创始人。 •Catherine Novelli,苹果公司全球事务副总裁。 •Stuart Chambers,ARM董事长 •王思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 •Farhad Moshiri,埃弗顿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 •帕特里克·海德,威廉姆斯车队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Roby Yang,BRILINK伦敦总部董事总经理。

    社科领域

    •金岳霖,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等。 •傅斯年,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约翰·奥斯汀,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分析法学派创始人,约翰·穆勒的老师。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是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为跟随法学哲学教授约翰·奥斯汀学习而前往伦敦大学学院。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阿尔弗雷德·艾耶尔,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当代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其1936年出版的《语言、真理与逻辑》在当时的西方哲学界引起过很大震动。 •阿弗烈·诺夫·怀海德,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过程哲学创始人。与其学生伯特兰·罗素共同出版了《数学原理》。 •伯纳德·威廉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被《泰晤士报》尊为“他那个时代中最杰出、最重要的英国道德哲学家” 。著作包括《道德运气》《真理与真诚》和《羞耻与必然性》等。 •罗纳德·德沃金,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当代英美法学理论传统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纽约大学法学院的网站称德沃金“大概是少数一两位在二百年后仍会被法律学者所研读的当代作者”。 •柯亨,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学派。著有《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等。 •理查德·沃尔海姆,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的代表作品《艺术及其对象》是二十世纪英语美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乔纳森·沃尔夫,英国政治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者,牛津大学布拉瓦特尼克政治学院公共政策系主席和阿尔弗雷德·兰德克价值与公共政策教授。在伦敦大学学院期间是柯亨的学生。 •Janet Radcliffe-Richards,英国哲学家,主要研究生物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牛津大学上广荣治(Uehiro)实践伦理研究中心的应用哲学教授。已故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的妻子。 •玛丽·斯托普斯,英国学者、节制生育的提倡者,毕生追求“平权主义”。 •莱昂内尔·罗宾斯,英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奥地利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平衡增长理论的先驱。

    主要校区

    大学的标志性校园建筑为伦敦大学学院本部大楼(是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取景地),大楼中央部分通常被称作“威尔金斯楼”或“八角大楼”,是主图书馆、弗拉克斯曼艺术廊、八角圆顶以及北部回廊的所在地,亦为该大楼最古老的部分。至于被“U”字形包围着的方庭院的延伸部分则是在1985年(威廉·威尔金斯逝世后)才建成。方庭院面向高尔街,内设有草地、人行过道以及大量的长凳,还有两座被弃置的天文观测台。 而伦敦大学学院的其他从属机构则遍布伦敦市中心的各个角落:UCL的眼科学研究院、骨科及骨骼肌研究学院、温得依研究院以及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系分别位于克拉肯韦尔区、斯坦莫尔区、费兹罗维亚区以及霍姆伯里区;至于皇家自由医院和惠廷顿医院这两所教学医院则分别坐落在汉普斯特得和伊斯灵顿。 伦敦大学学院的能源学院和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院分别位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和卡塔尔多哈,前者是由UCL和澳洲政府共同承办,目前是全澳大利亚最具规模的英国教育机构。

    校园生活

    截至2019年,伦敦大学学院共设有26处学生宿舍,分为两种类型:提供膳食服务的宿舍(Halls of Residences)共计2处;而提供自炊设施的宿舍(Student Houses)则多达24处,所有宿舍房间的租住期均为39周(包含圣诞节及复活节假期)。由于位置有限,只有本科新生和国际研究生新生才会被给予住宿保证,其他学生需要自己另寻住处。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们亦拥有申请入住伦敦大学校际宿舍(Intercollegiate Halls)的资格。以上所有单位均为禁烟区。 伦敦大学学院学生会(UCL Union)诞生于1893年,是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高校学生会,其主要职责包括:向校方反映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们提供多种校内服务以及支持众多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运作等。伦敦大学学院学生会下设有69个体育俱乐部,它们广泛地参与各类校际体育竞赛,特别是同伦敦国王学院之间的竞争历史悠久。此外,伦敦大学学院的本部大楼内还设有健身中心及多种运动设施。 伦敦大学学院以收藏历史和文化稀有品(尤其是手抄本、善本及档案等)闻名,该校共设有九大博物馆及收藏区,藏品种类繁多。这些场馆分别为:艺术博物馆、格兰特动物学博物馆、比较解剖学博物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地质学收藏区、考古学研究收藏区、人种学收藏区、戈尔顿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弗朗西斯·戈尔顿的个人藏品)和科学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由伦敦大学学院师生们自制的科技产品)。前五者开放给公众自由参观,其余的则需提前预约。 截至2021年,伦敦大学学院共设有17间图书馆,它们由一个名为“探索”(Explore)的中央系统连接,馆藏量合计达200余万册,其中规模最大的主图书馆位于UCL的本部大楼内。此外,UCL的师生们亦可自由进出伦敦大学的中央图书馆——参议院图书馆。 2019年2月,伦敦大学学院正式启用了学院的最新图书馆——学生中心(Student Centre)。全新的学生中心由伦敦大学学院校友James Eades 设计,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超过1000个学习位置,并实施7*24*365全年无休政策,志在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截止至2021年,学生中心已被授予了11项荣誉奖项

    入学要求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英国高级程度考试”(A-Level)的招生录取成绩为AAB~A*A*A(三科)不等,还要求申请者通过一门选修科目的“高级补充程度考试”(AS-Level)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课程)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则为34。但学术成绩并非筛选申请人的唯一指标:附加考试(如STEP和TSA等)、面试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以及推荐信等软指标均为考察要素。 大多数有意报考伦敦大学学院本科课程项目的学生(包括国际生),都需要通过UCAS(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平台在线递交申请材料。UCAS系统会在每年的9月份开放申请入口,除了牛剑(同年10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以外的其他学校都会在次年的1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而医学和法学类课程的申请也有特殊安排:前者的申请截止日期会提早至同年的10月15日,学生还需要在当年的9月初参加生物医学入学考试(BMAT);至于后者的申请截止日期则与其他课程无异,但申请人需要在2月前参加英国国家法学入学考试(LNAT)。至于有意报考伦敦大学学院研究生课程项目的学生则需要在学校自己搭建的网申系统上进行注册和提交申请。所有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都要提供英语能力证明,伦敦大学学院接受不同种类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如IELTS、TOEFL、PTE学术英语考试和多邻国英语测试等)。

    留学申请

    英语能力要求: 雅思(IELTS)成绩的具体要求如下: 1.1. 总分6.5(单项不低于6.0):个别理工科/建筑学/制药化学等; 2.2. 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多数理工科和个别文科/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金融类专业等; 3.3. 总分7.5(单项不低于7.0):多数文科和个别理工科/法学/历史学/临床医学/BASc项目等。

  5. UCL is a lead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stitution with a global reputation and a diverse student body. Learn about its courses, rankings, scholarships, campuses and climate action initiatives.

  6.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s ranked #7 in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Schools a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across a set of widely accepted indicators of excellence. Read more about...

  1. People also search for